有人曾经问过胡比·布朗:“您啥时候才能放下篮球这碗饭?”
布朗回答:“凡尔纳·伦德奎斯特死的时候。”
凡尔纳·伦德奎斯特现年84岁,美国传奇体育解说,去年正式退休,还活着,但布朗还是选择了退休。这件事情结合殳巨编找猫三写这篇稿子看来:退休,从自己熟悉和熟悉自己的世界中抽身离开,某种意义上确实也可视作另一种与世长辞吧。
2024-25赛季进展过半,到了2月中旬的时候,恰逢交易截止日已过,惊喜或惊吓已然过去,大家都很疲惫,只想尽早休息。全明星周末假期前另一场无聊的比赛,雄鹿主场迎战费城,91岁的胡比·布朗选择在解说完这场比赛后退休。
这个收尾是有点道理的,布朗的NBA起点就是在密尔沃基雄鹿当助教,那还是1972年,他39岁时的事情。此后52年,布朗当过15年NBA或ABA教练,其中有13年是主教练,剩下的37年他都以NBA解说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而如果算上布朗在高中执教的经历,他差不多在篮球领域深耕了70年。ESPN主席吉米·皮塔罗说这世上没人比布朗在篮球上投入更多,以时间跨度而论,这话并不夸张。
一个人活到91岁本就不易,能够工作到这个年纪上安然退休更是罕有,考虑到解说是吃开口饭,NBA比赛节奏又快,几秒钟内发生的事情需要一个解说以极快的反应速度理解并迅速组织好语言流利展示到观众面前,布朗干到这个年纪上还能做到这一点,无论你是否听过他的解说,他都值得一份极大的敬意,我们理所应当尊敬每一个将人类极限推向更远处的人。
至于为什么他能做到这一点,“热爱”可能是最浅显也最深奥的答案,拥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令人无法拒绝、写出来所有人都会信服的魔力。这可能源自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热爱可抵岁月悠长,选择爱好作为工作,工作就会充满持续性的激情。然而据我观察,一旦你真的将爱好变成了工作,多数情况下,你既会失去爱好,也会失去激情。布朗的情况可能并不符合这个多数情况,但和每个生而寻常的人一样,布朗也有他自己的情况。像一切老年人一样,布朗也喜欢谈论他的“情况”,聊聊那些惨淡的过往,用现下流行的话说那是布朗的“来时路”,布朗在2005年进入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时讲过这些过往,2006年进入大学篮球名人堂时也讲过,2022年进入美国体育媒体名人堂时又讲了一遍,2025年退休前接受NBA官网采访的时候他强调“一切应当从我的高中说起”,在退休当晚最后一场比赛解说前,他又对着搭档娓娓道来:“我的父亲是我见过最好的人……”
布朗(后排左二)是家中独子,在新泽西伊丽莎白市长大。二战期间他的父亲查理在附近卡尼海军造船厂当工头,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但挣不到太多钱,没有电话没有汽车,一家人只能挤在一个小公寓里。查理大多数空闲时间都用来陪儿子打用胶带自制的棒球。查理想让儿子进入棒球大联盟,买下最便宜的门票带儿子看球,向孩子灌输那些关于“热爱”的道理,告诉自己的儿子将热爱当成工作会有多么美好,然后就是讲述那些职业球员为进入大联盟而做出的牺牲。非常通顺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式逻辑,接下来查理就开始以一个三班倒工人的所能够理方式让小布朗做出“应有的牺牲”,严格到几近苛刻的训练,当儿子在某个小联盟的比赛中没有打出安打,当晚只会收获父亲无情的咆哮。当时查理对儿子说过最多的一句话,被布朗在自己最后一场解说前引用:“我的父亲说过,我们想要成功的话,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付出超过100%的努力。”
布朗上八年级的时候,造船厂倒闭了,他的父亲也失业了,整整9个月找不到工作。查理对儿子说的话也变了味:“孩子你听着,无论你现状有多好,你距离流落街头只有一步之遥。”
查理和胡比的父子温馨小故事告诉我们,无关教育,无需阅读,也无分中美,真正的生活总会让人领悟《读者》与《红楼梦》在现实意义上的巨大差异。好消息是没有人在下岗了的查理耳边吟唱一曲美妙的“看成败人生好卖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小布朗避免了类似杂音,心态成熟也就少走了一些弯路,他当场就自发领悟到一个道理:“人生最重要的是控制,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工作再努力都没用。”
布朗年轻的时候在大学打篮球,他的父亲找到了一份门卫的工作,但仍然没有钱买票进场看儿子比赛,就让布朗在观众里挑个年长的当成自己,为了那个虚构的父亲,布朗拼命表现。这个习惯延续了很久,直到他成为教练,或者解说都保留着这个习惯。说白了,这辈子布朗都在取悦一个不存在的观众。
只不过,随着时间流逝,布朗要取悦的那个观众不再是“父亲”,而是“控制”本身。
1978年布朗执教老鹰时拿到了一座最佳教练奖杯。他在球场上执教的形象通常给人一种“失控”的感觉,大声威胁所有球员如果没有按照他要求打球就滚到板凳上去,但实际上布朗可能是联盟中最冷静、最有条理的主帅,他的疯狂和咆哮不过是一种球场暴君形态的装腔作势,如果你仔细观察布朗治下老鹰的比赛,你会发现一座冰冷理性的冰山,球员在他麾下甚至都不像是在打球,他们只是在执行布朗的指令,于是老鹰不再像一支篮球队,它更接近一台机器,所有球员都只是这台机器上的螺丝,布朗则是操控这台机器的人。布朗对自己无法获得球员真心拥护并不在意:“职业体育就是如此冷酷。职业选手,球员和教练之间就不该有爱,我的工作就是压榨球员的天赋,直到他们哭着求饶。”
在布朗的篮球哲学中,篮球比赛和任何人的表现都可以用数字和百分数来描绘,篮球场也可以被分解为若干网格,球员们只要按照他的要求正确地进入应有的网格,布朗就可以实现对球队比赛的完全控制。观看老鹰队训练仿佛不是在看训练,而是在看一场精密复杂的舞蹈彩排,布朗在场下喊出由颜色、术语和数字组成的指令,向球员发出信号,球员们只需要执行到位就行,不能有任何创造性。对于布朗而言,控制就是唯一的目的,也是唯一的结果。
但布朗对生活的控制不止于此,执教职业体育球队并取得成功不能满足布朗的控制欲,或者无法填充他的安全感缺失。布朗本科时修的是经济学,研究生是教育学,工作后则将两者结合起来,也就是研究“成功学”,他经常全国各地跑训练营,因此成为了全美收入最高的教练之一。这一点不算奇怪,关键哥们儿还跑去给安泰保险和IBM做讲座,传授篮球执教智慧在人生的应用,俨然成功学大师的样子。控制狂人当然会热衷计划,布朗拥有一揽子“三年计划五个阶段”的成功法则,相当于借由体育术语自创了一套成功学哲学,并向各个领域推广。
他的“成功五阶段”主要包括:
1.科学制定目标。包括每天、每周、每月的目标。
2.构建完整体系。
3.坚持纪律。宁可球队死,不能球队乱。
4.与把团队看得高于一切的人合作。
5.建立自己的风格,让别人被动适应你的风格。
看起来没什么,耳熟能详或者陈词滥调。但别家成功学专家只能“听懂掌声”,而布朗在聊到伟大的教练应该可以带领一支天赋平庸的球队对抗一群有天赋的白痴时就可以拿老鹰举例,并说自己可以用战术XXOO对手到死,毕竟他是NBA最佳主教练,一个矮子白人通过在公开场合狂骂10个黑人大个子狗娘养的拿到这个奖,应该是真的有点东西的。
来到解说席上后,布朗延续了自己的“控制”。他的解说中没有创造性的金句频出,也不提供太多情绪价值,没有暴论,没有“我早就说过”,不卖套也不念诗,他只是告诉观众,什么是强侧什么是弱侧,为什么事情发生在这一边而非另一边,谁在做什么,谁没做什么——他只是分析比赛,极为精密准确地分析比赛。
如前所述,布朗做解说的时间远超过执教,但他可能是以另一种方式在延续自己的执教生涯。他的解说基本上就是一堂篮球课。布朗“最后一课”的解说搭档迈克·布林对他的形容恰如其分:“这个星球上从未有人比布朗教过更多篮球。他是篮球史上最伟大的老师。”
你或许可以将布朗的解说风格理解为“干货型解说”,然而不掺水的干货通常难以下咽,布朗能够坐在那里说到91岁还能领到每年近10万美钞的薪水,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干货和时间,影响了差不多整整三代球迷、球员和教练,更重要的可能是他传播干货的方式。
“我们绝对不能低估观众的智商。但我们也有责任让观众看到更多球场上正在发生的事情。”为了兑现这个责任,或者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解说水准,上世纪80年代进入解说行当伊始,布朗就对自己下了要求,联盟每支球队的比赛都要看上几场,最好能每支球队都现场解说一次,在每场比赛解说之前,都要细细复盘比赛双方近期至少2场球,解说过程中,自己在笔记本上记录赛场数据,投进的和投丢的,前场篮板,背切、掩护次数……37年说球生涯,包括18次总决赛解说经验,巅峰期一年说了115场比赛,跑的城市太多,有时候从旅馆床上醒来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但布朗从未改变过自己解说前的准备习惯,直到最后一场,直到91岁。
前两年布朗接受采访时还说了:“现在我们的声音遍布全球,中国有3300万人会收听我们的解说。怎么,你想不准备就上解说席,然后糊弄事儿,在解说的时候丢人现眼?那你趁早别干了好吧。”
老布朗说得都对,但他说自己要对得起3300万中国球迷的聆听,这可能是一种误解或某种幽默。根本没那种事情好吧老布朗您想多了。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控制,布朗的赛前准备属于他所能够控制的那部分,他肯定要完全控制,因此他还成为了能够在比赛间隙或赛后与接受采访的主教练真正平起平坐的人。他提出的问题拥有足够的深度,甚至某些教练会暗暗纳罕:“老爷子是真的对球队很了解啊。”或者:“他是真的理解我的比赛思路啊。”
足够认真和对篮球的理解程度仍不够劲,布朗想要控制的更多,他曾经邀请一个朋友观察自己的解说。凡是有布朗解说的全国直播,他的朋友就会开始观察和统计。统计方式由布朗制定,按节为单位,逐句给布朗的句子结构、词汇量和单词重复率打分,譬如某些时候这个朋友会在中场休息的时候打电话给布朗提醒说:“你有没有注意到自己上半场用see开头说了15句话?”最终,他甚至还要控制自己解说的深度,他说:“我确实要在一场解说中说出观众所未能意识到的东西,但我绝对不会说出超过观众理解能力之外的内容。”简而言之,他不是那种直接把战术术语往外抛但不解释的解说,他的牛逼可能就体现在他不会装逼,自己理解一件事情,和深入浅出地让别人也理解这件事情,显然是两种高下有别的牛逼。
总之,无论是执教还是解说,布朗痴迷于控制比赛的每一分钟,他要控制每一个可能影响他生活的杠杆,也许因为他永远记得父亲无法控制的时候。2002年,69岁的布朗受邀出山执教刚进入联盟7年、赢球从未超过23场的灰熊。三年计划五个阶段重现江湖:地狱式的训练、毫无弹性的体系、军营一样的纪律和每一分钟都被计算好的比赛节奏。结果是他执教的第二年灰熊就拿到了50胜杀入了季后赛,布朗也时隔26年再次捧起年度最佳教练奖杯。
深邃的传奇故事背后往往响彻讽刺的蛙鸣,70岁的最佳主帅布朗被灰熊球员私下称为“化石”,意思是老东西早该进博物馆了。接下来一个赛季开局不过12场球,布朗提出辞职,理由很体面:“我太老了,身体撑不住。”真相当然也不难猜,21世纪了,时代不同了,“白巧克力”威廉姆斯和“棒子”威尔斯岂是布朗轻易能控制的人物。
布朗无法控制的又岂止新世代的球员们,2024年和他相濡以沫54年的发妻溘然辞世,享年87岁;5个月后,他同样在NBA当过教练和解说的儿子,也因并发症去世,享年54岁。
度过了如此难以难熬的一年后,布朗终于选择退休,控制了一辈子,还是有一些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东西无法掌控。布朗在完成最后一场解说后,接过了裁判员送来的比赛用球,和利拉德等球员热情拥抱,他说:“50年过去得太快了。”有动情,也有无奈,布朗知道自己不得不放手,91岁可不是闹着玩的。
布朗告诉记者:“如果要纹身,我会选择将‘流浪街头不过一步之遥’纹在自己胳膊上。”显然他不会、也不必这样做了,他已经从那个随时会去流浪的世界里永远退出了。伟大的谢幕终于到来,灯光熄灭,声音远去,如果此时布朗再望向观众席那个永远存在的座位,他也许会发现,他为之拼尽全力奋斗一生的那个虚拟老人,不再是“父亲”,也不再是“控制”,那个老人的面庞如此清晰而熟悉,俨然就是胡比·布朗自己那张饱经沧桑、充满幸福的、满足的脸。
27分半场坑!勇士替补阵容6分钟狂输22分
勇士半场落后27分创科尔时代季后赛最大分差纪录,此前纪录为2016年西决G3半场落后雷霆21分,第三节主力阵容未回归引发质疑。火箭半场三分球21中12,创队史季后赛半场三分命中率新高。素材来源于网络首节火箭开局20-8攻势,范弗利特+狄龙合砍15分,勇士首发三分7中1,库里3投0中。次节6分钟净负...
NBA将在全联盟退役6号球衣 以纪念拉塞尔
新京报讯 据NBA官网消息,北京时间8月12日,NBA联盟和NBA球员工会(NBPA)联合宣布,为纪念NBA传奇球星比尔-拉塞尔,全联盟将永久退役拉塞尔所穿的6号球衣。这位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成员,也将成为NBA首位在全联盟范围退役球衣号码的球员。 NBA主席亚当-萧华表示:“比尔-拉塞尔在篮球场上...